医方信息:

[主题]:猪髓
[拼音]:Zhū Suǐ
[来源]:为猪科动物脊髓骨髓
[功能主治]:补阴益髓。治骨蒸劳热,消渴,疮疡。 ①《本草图经》:"主扑损恶疮。" ②《纲目》:"涂小儿解颅、头疮及脐肿、眉疮,服之补骨髓,益虚劳。" ③《随息居饮食谱》:"补髓养阴,治骨蒸劳热,带浊遗精,宜为衰老之馔。" ④《本草便读》:"凡阴虚骨蒸、五心夜热、脊痛脊凸等证,皆可用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纲目》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甘,寒。 ①《本草图经》:严寒。" ②《纲目》:"甘,寒.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复方]:①降阴火,补肾水: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丹溪心法》大补阴丸) ②治三消渴疾:大枣四十九枚(去皮核),新莲肉四十九粒(去心),西木香一钱半,甘草二两(炙)。上用雄猪脊骨一尺二寸同煎药,用水五碗,于银石器煮,去肉骨,滤滓,取汁一碗,空腹任意呷服。以滓减去甘草一半,焙干为末,米汤调服,不以时。(《三因方》猪脊汤) ③治头疮及久不瘥疮:猪筒骨中髓,腻粉和为剂,复纳骨中,火煨香熟取出,先以温盐水浴疮,乃敷之。兼肥疮疳疮皆可用。(《海上名方》) ④治小儿脐赤肿:杏仁半两,猪颊车髓十八铢。右二味先研杏人如脂,和髓敷脐中肿上。(《千金方》) ⑤治小儿眉疮:猪颈骨髓六、七枚,白胶香二钱。同入铜器熬稠,待冷为末,麻油调涂。(《纲目》) ⑥治痘疮不靥及痂靥不落者:猪骨髓、白蜜。上二味,以火熬一、二沸退凉,用鸡翎扫上。(《景岳全书》猪髓膏) ⑦治小儿囟开不合:猪牙车骨煎取髓,敷顖上。(《千金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