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竹根七
[拼音]:Zhú Gēn Qī
[英文名]:Rhizome of Chinese Tupistra
[别名]:玉竹、阿青果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竹根七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sporopsis fuscopicta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蒸后,晒干。
[性状]:根茎扁圆柱形,略扭曲,长10~15厘米,径约1厘米,节明显,略膨大,节处有芽及膜质鳞片状叶,节间短。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皱纹。断面淡黄白色,细颗粒状。气无,味苦涩。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活血祛瘀。主虚肺燥;咳嗽咽干;产后虚劳;妇女干痨;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陕西中草药》:除风湿,清热泻火,镇痛止血,调经活血,滋阴补虚。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跌打损伤,劳伤,月经不调,骨蒸劳热。 2.《成都中草药》:益气活血,清肺,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原形态]:竹根七 多年生草本,高25-50cm。根茎连珠状,粗1-1.5cm。叶互生,具柄;叶片纸质,卵形、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9cm,宽2.3-4.5cm,先端渐尖,基部钝、宽楔形或稍心形,两面无毛。花1-2朵生于叶腋,白色,内带紫色,稍俯垂;花梗长7-14mm;花被钟形,长15-22mm,花被筒长约为花被的2/5;副花冠裂片膜质,与花被裂互生,卵状披针形,长约5mm,先端通常2-3齿或2浅裂;雌蕊长8-9mm,花柱与子房近等长。浆果近球形,直径7-14mm,具2-8颗种子。花期4-5月,果期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200(-2400)m的林下或山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复方]:①治骨蒸劳热,腰腿疼痛:竹根七、长春七、朱砂七各五钱,牛膝、木瓜各三钱,芋儿七、伸筋草各二钱,夏枯草一两,白酒一斤。泡酒服。每次一酒盅。(《陕西中草药》) ②治虚劳咳嗽:牛尾七炖猪心肺服。(《成都中草药》) ③治蛇、犬伤:牛尾七鲜根茎或叶捣敷。(《成都中草药》)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