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野茶子
[拼音]:Yě Chá Zǐ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钝叶柃的果实。
[功能主治]:止渴,醒脑。治暑热口渴,小便不利,肠炎泻痢及头昏目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四川滞洪药志》
[原形态]:小灌木,高1~2米。小枝较粗糙。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化很大,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5~5.5厘米,先端钝或浑圆或微凹,基部楔形,近全缘或上半部略有细齿,两面光滑无毛。花小,单性,雌雄异株,腋生,通常成束生于短的花序梗上;萼片5,近圆形;花瓣5;雄蕊10;子房3室,花柱顶端3浅裂。浆果直径约3毫米,紫红色,顶端有1残留的花柱。花期3~4月。
[生境分部]:生于低山区的林中。分布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性味]:性凉,味苦涩,无毒。
[复方]:治肠炎泻痢:野茶子、马齿苋、板蓝根、山石榴、仙鹤草。水煎服。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