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香樟根
[拼音]:Xiānɡ Zhānɡ Gēn
[别名]:香通(《四川中药志》),走马胎(《贵州民间方药集》),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根。2~4月间采挖。洗净,切片硒干。不宜火烘,免失香气。
[性状]: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直径4~10厘米,厚2~5毫米。边缘有棕褐色的栓皮,常因干燥而脱落。切面淡棕色或黄棕色,有环状纹理。质硬,有樟脑气味。以片大、均匀、色黄白、气味浓香者为佳。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除风湿。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疥癣瘙痒。 ①《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气痛,理痹,顺气,并霍乱呕吐。"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③《贵阳民间药草》:"理气,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脚汗。" ④《四川中药志》:"避邪恶,除风湿。治霍乱腹胀,宿食不化,手足风湿痹痛及疥癣瘙痒。" ⑤《湖南药物志》:"发表,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分类草药性》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生境分部]:产四川、贵州、广东、湖南等地。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辛,无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辛,温,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复方]:①治气胀、气痛:香樟根末五钱。熬甜酒吃。 ②治风湿,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香樟根五钱,铁筷子五钱,白龙须五钱,岩川芎五钱(生者各一两)。泡酒吃,早晚一次,每次服酒五钱。 ③治风湿疼痛:香樟根煎水外冼。 ④治歪嘴风:鲜香樟根二两,枫香树根皮五钱。混合捣烂,外包(歪左包右,歪右包左)。 ⑤治狐臭:香樟根为细末,加入生米饭混合成团,搓揉腋下。 ⑥治脚汗:鲜香樟根皮,捣烂,包脚底过夜。(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虫牙痛:樟根白皮加食盐少许,捣烂敷痛处。(《湖南药物志》)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