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土人参
[拼音]:Tǔ Rén Shēn
[图片]:/zhongyaocai/yaocai_t/turenshen/turenshen_1.jpg
[英文名]:Panicled Fameflower Root
[别名]:水人参(《天宝本草》),参草、土高丽参、假人参(《中国药植志》),土洋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土参、紫人参(《福建民间草药》),瓦坑头(《广西中药志》),福参(《闽南民间草药》),土红参(《闽东本草》),飞来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瓦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马齿苋科植物栌兰的根。8~9月采,挖出后,洗净,除去细根,刮去表皮,蒸熟晒干。
[性状]:干燥根呈圆锥形,直径1~3厘米,长短不等,有的微弯曲,下部旁生侧根,并有少数须根残留。肉质坚实。表面棕褐色,断面乳白色。
[功能主治]:健脾润肺,止咳,调经。治脾虚劳倦、泄泻,肺劳咳痰带血,眩晕潮热,盗汗自汗,月经不调,带下。 ①《滇南本草》:"补虚损痨疾,妇人服之补血。" ②《南宁市药物志》:"润肺止咳。治燥热咳嗽及病后虚弱。" ③《四川中药志》:"补气血,充乳汁,助消化,生津止渴。治咳痰带血。"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凉血消肿。治病后体虚,劳伤咳嗽,遗尿,月经不调,疖肿。" 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滋补强壮。治头晕,耳鸣,目眩,妇女带下;肺结核咳嗽,潮热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滇南本草》
[原形态]:栌兰,又名:波世兰、红芍药、申时花、煮饭花。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60厘米左右,肉质,全体无毛。主根粗壮有分枝,外表棕褐色。茎圆柱形,下部有分枝,基部稍木质化。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6~7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尖或钝圆,全缘,基部渐次狭窄而成短柄,两面绿色而光滑。茎顶分枝成长圆锥状的花丛,总花柄呈紫绿或暗绿色;花小多数,淡紫红色,直径约6毫米,花柄纤长;萼片2,卵圆形,头尖,早落;花瓣5,倒卵形或椭圆形;雄蕊10余枚,花丝细柔;雌蕊子房球形,花柱线形,柱头3深裂,先端向外展而微弯。蒴果,熟时灰褐色,直径约3毫米。种子细小,黑色,扁圆形。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叶(土人参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常栽于村庄附近的阴湿地方。分布浙江、扛苏、安徽、福建、河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温暖潮湿环境和腐殖质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区生长较好。种子繁殖,春季条播,行距1尺,覆土1~2分,保持土壤湿润,半个月左右出苗,苗出齐后可间苗1~2次,株距保持3~4寸。6、7月各锄草一次。幼苗期、开花期各应追施人粪尿一次。
[性味]:甘平。 ①《滇南本草》:"甘,寒。" 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复方]:①治虚劳咳嗽:土洋参、隔山撬、通花根、冰糖。炖鸡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多尿症:土高丽参二至三两,金樱根二两。共煎服,日二、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盗汗、自汗:土高丽参二两,猪肚一个。炖服。(《闽东本草》) ④治劳倦乏力:土人参五钱至一两,或加墨鱼干一只。酒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脾虚泄泻:土人参五钱至一两,大枣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