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兔骨
[拼音]:Tù Gǔ
[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骨胳。
[功能主治]:治消渴,头昏眩晕,疥疮。 ①《别录》:"主热中消渴。" ②《本草拾遗》:"主久疥,醋磨敷之。" ③《日华子本草》:"治疮疥,刺风。" ④《纲目》:"煮汁服,止霍乱吐利。" ⑤《四川中药志》:"治头昏眩晕,疯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或泡酒。外用:醋磨涂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别录》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
[性味]:①《药性论》:"味甘。"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酸,无毒。"
[复方]:①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骨和大麦苗煮汁服。(《海上集验方》) ②治头昏眩晕:兔骨、响铃草、昏鸡头,天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