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水竹叶
[拼音]:Shuǐ Zhú Yè
[英文名]:Herb of Triquetrous Murdannia
[别名]:鸡舌草、鸡舌癀、小叶挂蓝青、小叶鸦雀草、鸭脚草、水金钗、断节草、分节草、水叶草、水竹叶菜、肉草、三角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水竹叶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dannia triguetra (Wall.) Bruckn.[Aneilema triquetum Wa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喘咳;咳血;热淋;热痢;痈疖疔肿;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口30-6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泻热,消肿,解毒。 2.《泉州本草》:治丹毒,疔疽,脚气,心脏病,热痢,发热狂痫,咽喉肿及蛇蝎虫伤等症;外敷治关节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1.《纲目拾遗》。 2.《本草拾遗》:水竹叶,如竹叶而短小,生水中。亦云去风。人取水竹叶生食。
[原形态]:水竹叶,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茎圆柱形,下部伏卧而分枝,无先或一侧有细绒毛,匍匐茎节上生根。叶互生,无柄;叶片狭长披针形或线着披针形,长4-7cm,宽4-8mm,先端钝尖,基部呈鞘,长5-10mm边缘疏生白毛,叶脉平行。花面生或腋生,有花1-5朵;花梗长1.5-3cm,通常有1条形的苞片;萼片3,草质,长4-6mm,绿色;花瓣3,淡红色,卵形,罗萼片略长;雄蕊及退化雄蕊各3,花丝基部有毛,花药长椭圆形;子房上位,2-3室。蒴果长约8mm,果梗上部呈三棱形。2室,每室有种子2至数颗,扁平,排成1-2裂。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地区或水边、稻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化学成分]:全株植物含β-蜕皮素(β-ecdysone),含量占全株干重0.2%,α-脱羟-β-蜕皮素(α-deoxy-β-ecdysone),含微量的水龙骨素(polypodine)B。
[性味]:甘;寒
[归经]:肺;膀胱经
[复方]:①治肺炎高热喘咳:鲜水竹叶五至八钱。酌加水煎,调蜜服,日二次。 ②治肠热下痢赤白:鲜水竹叶一两。洗净,煎汤,调乌糖少许内服。 ③治小便不利:鲜水竹叶一至二两。酌加水煎,调冰糖内服,日二次。(①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④治口疮舌烂:鲜水竹叶二两,捣汁,开水一杯,漱口,约五至六分钟,一日数次。 ⑤治疮疖:鲜水竹叶三两,冰糖五钱。炖服,并将药渣敷患处。 ⑥治鸡眼:鲜水竹叶和冬蜜捣烂敷患处,日换二至三次。(④方以下出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 ⑦治指头炎未成脓者:鲜水竹叶茎叶一握,醋糟少许。共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