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山茱萸
[拼音]:Shān Zhū Yú
[图片]:Array
[英文名]:Common Macrocarpium Fruit, Fruit of Common Macrocarpium, Fruit of Japanese cornel Dogwood, Fruit of Asiatic Cornelian Cherry
[别名]:萸肉、山萸肉、药枣、枣皮。
[来源]:为山茱萸科灯台树属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 Sieb.et Zucc.,[Macrocarpium officinale(Sieb. Et Zucc.)Nakai]以除去种子的果实入药。秋季霜降后,果实变红时采摘,用炭火烘焙至适度,去种子,再晒干,即为山萸肉。
[性状]:肉质果皮破裂皱缩,不完整或呈扁筒状,长约1.5cm,宽约0.5cm。新货表面为紫红色,陈久看则多为紫黑色,有光泽,基部有时可见果柄痕,顶端有一圆形宿萼痕迹。质柔润不易碎。无臭,味酸而涩苦。以无核、皮肉肥厚、色红油润者佳。 性状鉴别 果肉呈不规则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以肉厚、柔软、色紫红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肉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略扁平的表皮细胞,外被较厚的角质层。中果皮宽广,为多列薄壁细胞,大小不一,细胞内含深褐色色素块,近内侧有8个维管束环列。近果柄处的横切面常面有石细胞和纤维束。
[药理作用]:1.动物实验证实山茱萸有利尿降压作用。 2.山茱萸能能对抗组胺、氧化钡及乙酰胆碱所引起的肠管痉挛。 3.抑菌实验;山茱萸在体外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4.山茱萸对于因化学疗法及放射线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炮制]:酒山萸 将拣净去核的山萸肉,用黄酒拌匀,放罐内或其他容器内,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酒被吸尽,取出晾干(每100斤用黄酒20斤)。 蒸山萸 将拣净去核的山萸肉,放罐内或笼屉等容器内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外面呈黑色时,取出晾干。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止汗。头晕目眩,耳聋,自汗,腰膝酸软,阳痿,遣精,尿频。
[用法用量]:1~3钱。
[注意]: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各家论述]:1.《渑水燕谈录》:山茱萸能补骨髓者,取其核温涩能秘精气,精气不泄,乃所以补骨髓。今人剥取肉用而弃其核,大非古人之意,如此皆近穿凿,若用《本草》中主疗,只当依本说。或别有主疗,改用根茎者,自从别方。 2.《本经》云,止小便利,以其味酸,观八味丸用为主药,其性味可知矣。 3.《医学入门》:山茱萸本涩剂也,何以能通发邪?盖诸病皆系下部虚寒,用之补养肝肾,以益其源,则五脏安利,闭者通而利者止,非若他药轻飘疏通之谓也。 4.《本草经疏》:山茱萸治心下邪气寒热,肠胃风邪、寒热头风、风去气来、鼻塞、面疱者,皆肝肾二经所主,二经虚热,故见前证。此药温能通行,辛能走散,酸能入肝,而敛虚热,风邪消散,则心下肠胃寒热自除,头目亦清利而鼻塞面疱悉愈也。逐寒湿痹者,借其辛温散结,行而能补也。气温而主补,味酸而主敛,故精气益而阴强也。精益则五脏自安,九窍自利。又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耳为肾之外窍,肾虚则耳聋;肝开窍于目,肝虚则邪热客之而目黄;二经受寒邪,则为疝瘕,二脏得补,则诸证无不瘳矣。 5.《药品化义》:山茱萸,滋阴益血,主治目昏耳鸣,口苦舌干,面青色脱,汗出振寒,为补肝助胆良品。夫心乃肝之子,心苦散乱而喜收敛,敛则宁静,静则清和,以此收其涣散,治心虚气弱,惊悸怔忡,即虚则补母之义也。肾乃肝之母,肾喜润恶燥,司藏精气,借此酸能收脱,敛水生津,治遗精,白浊,阳道不兴,小水无节,腰膝软弱,足酸疼,即子令母实之义也。 6.《本草新编》:人有五更泄泻,用山茱萸二两为末,米饭为丸,临睡之时,一刻服尽,即用饭压之,戒饮酒行房,三日而泄泻自愈。盖五更泄泻,乃肾气之虚,山茱萸补肾水,而性又兼涩,一物二用而成功也。推之而精滑可止也,小便可缩也,三虫可杀也。或疑山茱萸性温,阴虚火动者,不宜多服。夫阴虚火动,非山茱萸又何以益阴生水,止其龙雷之虚火哉。凡火动起于水虚,补其水则火自降,温其水则火自安,倘不用山茱萸之益精温肾,而改用黄柏、知母泻水寒肾,吾恐水愈干而火愈燥,肾愈寒而火愈多,势必至下败其脾而上绝其肺,脾肺两坏,人有生气乎。故山茱萸正治阴虚火动之药,不可疑其性温而反助火也。 7.《本经逢原》:山茱萸详能发汗,当是能敛汗之误。以其酸收,无发越之理。仲景八味丸用之,盖肾气受益,则封藏有度,肝阴得养,则疏泄无虞,乙癸同源也。 8.《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其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本经》谓其逐寒湿痹也。其核与肉之性相反,用时务须将核去净。近阅医报有言核味涩,性亦主收敛,服之恒使小便不利,椎破尝之,果有有涩味者,其说或可信。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脏腑相依,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为有寒热,故多出汗。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愚初试出此药之能力,以为一己之创见,及详观《神农本经》山茱萸原主寒热,其所主之寒热,即肝经虚极之寒热往来也。《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9.《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10.《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症结,治酒皶。 11.《珍珠囊》:温肝。 12.《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备注]:山茱萸别名枣皮云南地区产一种滇枣皮,又名酸枣皮,西西果皮,为鼠李科枣属滇刺枣Zizy-phus mauritiana Lam.的果皮,四川德昌、会理等地有一种土枣皮,则为蔷薇科樱桃属植物雕核樱pru-nus pleiocerasus Koehne的果皮,均应注意鉴别。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雷公炮炙论》:凡使勿用雀儿苏,真似山茱萸,只是核八棱,不入药用。山茱萸核能滑精。2.陶弘景:山茱萸出近道诸山中。大树子、初熟未干,赤色如胡颓子,亦可噉。既干,皮甚薄,当以合核为用尔。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米。树皮淡褐色,成薄片剥裂。枝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2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楔形,全缘,上面蔬生平贴毛,下面粉绿色,毛较密,侧脉6~8对,脉液有黄褐色毛丛。夏季先叶开黄色花,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基部具4个小型苞皮,花萼裂片4,不明显;花瓣4,长约3毫米;雄蕊4,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1。核果长椭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梗细长,果皮干后呈网纹状。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分布于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河南、四川等省。
[栽培]:喜阳光、宜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种植。用种子繁殖,播前应行催芽,即选无病、饱满子种,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挖长6尺、宽3尺、深8寸的坑。每坑放子种100斤。将坑整平后,先铺细沙一层,上铺一层种子,再放一层细沙,如此反复铺放三层,最上一层铺沙1寸以上,坑口留4寸深,以利保墒。春季萸芽长1分许下种,条播,行距0.8~1尺;点播,每簇2~3粒,播后约一周出苗。移栽是在第二年秋末进行,行株距约7~8尺。
[化学成分]:果实含山茱萸甙(即马鞭草甙cornin或verbenalin)、番木虌甙(loganin)、皂甙、鞣质、维生素A样物质、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一种熔点为245的结晶性酸。
[毒性]:果肉及果核水煎剂作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两者毒性都很低,果肉LD50为53.55g(生药)/kg,果核LD50为90.8g(生药)/kg。
[鉴别]: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约1g,加乙醚回流脱脂2小时,再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回收溶剂后,用氯仿-无水乙醇(1:1)混合溶剂溶解供点样。另取熊果酸对照品,用氯仿-无水乙醇(1:1)混合溶剂制成对照品溶液。将两溶液分别点样在同一硅胶G薄层反上,以环已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展开,晾干,喷10%硫酸乙醇试剂,110℃烘5分钟显色,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位置,有相同紫红色斑点。
[含量测定]: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醚至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约浸泡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微热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或10μl、对照品溶液4μl与8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5~7分钟,至呈现紫红色斑点,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熊果酸(C30H48O3)不得少于0.20%。
[性味]:酸、涩,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复方]:1.肾虚腰痛,阳痿遣精;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4钱,当归3钱,水煎服。 2.自汗;山茱萸、党参各5钱,五味子3钱,水煎服。 3.汗出不止;山茱萸、白术各5钱,生龙骨、生牡蛎各1两(先煎),水煎服。 4.遣尿;山茱萸、丹皮、茯苓、覆盆子(酒炒)、肉桂、附片(盐炒)、甘草各1钱。水煎服。 5.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3钱,五味子1.5钱,益智人2钱,水煎服。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