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山药
[拼音]:Shān Yao
[图片]:Array
[英文名]:Common Yam RhizomeWinged Yan Rhizome, Rhizome of Common Yam
[别名]:薯蓣、土蓣、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
[来源]: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D.batas Decne.],以根入药。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须根,洗净,再刮去外皮,晒或烘干至干,或趁鲜切片令干。
[性状]:性状鉴别 (1)毛山药 略呈圆柱形,稍扁而弯曲,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栓皮未除尽的痕迹,并可见少数须根痕,两头不整齐。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散有浅棕黄色点状物。无臭,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2)光山药 呈圆柱形,两端齐平,长7-16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表面光滑,洁白,粉性足。均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基本组织中粘液细胞类圆形,直径34-85μm,长85-115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约52μm。维管束散在,外韧型,四周有一列薄壁性维管束鞘;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约至50μm。树脂道分布在薄壁细胞间,内充满黄褐色树脂物。本品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粉末特征:白色或淡黄色。①淀粉粒多单粒,类圆形、长圆形或卵形,直径6-17μm,长17-31μm,脐点点状、飞鸟状,位于较少端,大粒层纹明显。②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80-240μm。③导管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也有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④筛管分子复筛板上的筛域极为明显,排成网状。⑤纤维少数,细长,直径约14μm,壁甚厚,木化。商品规格 商品分光山药和毛山药。
[药理作用]:1.降血糖作用1.1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昆明种小鼠,体重20.6±1.3g,雄性,随机分组。实验组小鼠iv四氧嘧啶9mg/kg,72h眼眶取血测血糖,选血糖250mg/dl以上者用于实验,分组时组间平均血糖相差不大于10mg/dl,给药组分别ig山药水煎剂30.0g/kg,每天1次;或每天2次(共为60g/kg),给药10日。同时设对照组。末次给药前动物禁食2h,给药后3h眼眶取血,用邻甲苯胺法测定全血葡萄糖。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显着降低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1.2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的影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上腺素组及肾上腺素十山药组。山药水煎剂的给药剂量及给药途径同前,对照组及肾上腺素组每大给予等量的水。末次给药后2小时,肾上腺素十山药组ip肾上腺素0.2mg/kg,对照组ip生理盐水。注射后30分钟取血测血糖,ig山药水煎剂60g/kgx10日可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 1.3预防给药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的影响小鼠随机分组,给药组ig山药水煎剂30,60g/kg,连续10日,同时设对照组。末次给药后3小时,给药组及对照组小鼠iv四氧嘧啶90mg/kg。72小时后取血测血糖,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血糖明显降低,表明山药预防给药能对抗血氧嘧啶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 1.4对葡萄糖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的影响正常小鼠7组,3组给药组,每天ig山药水煎剂30g/kg,另外4个为对照组,末次给药前禁食2小时,然后立即给1组对照组取血,以其血糖作为零时血糖,另外3个给药组及3个对照组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ip葡萄糖2g/kg。注射后30,60及120分钟各从1组给药组及1组对照取血,测血糖,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在不同时间的血糖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表明山药能对抗外源葡萄糖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 2.调节机体对非特异刺激反应性作用 常压耐缺氧试验 昆明种小鼠22只,分2组,分别ip山药水煎液0.2ml/只(含生药1g/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30分钟后装入内装20g碱石灰的广口磨口瓶中,凡士林密封,记录小鼠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山药能显着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具有极显着的常压耐缺氧作用,能明显减轻小鼠脏器受缺氧环境的损害,提高耐受性。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3.1对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昆明种小鼠20只,实验组连续7日ip山药水煎液0.2ml/只(含生药1g/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末次给药24小时后,处死动物,立即称体重、胸腺重和脾脏重,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山药可显着增加小鼠的脾脏重量,而对胸腺无明显作用。 3.2对小鼠碳粒廓清的影响昆明种小鼠12只,实验组连续7日ip山药水煎液0.2ml/只(含生药ig/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末次给药24小时后,每鼠尾iv经处理后的中华碳素墨水0.1ml/10g(市售墨水过滤,稀释3倍),注射后0.5和10分钟,分别由眼后静脉丛取血20ml,溶于21%NaHCO3中静置1小时,于650nm处测定吸收值,计算廓清指数。山药可显着增强小鼠碳粒廓清作用。杨中林等又以碳粒廓清实验为指标,研究了山药生品、麸炒品及土炒品对小白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生品又强于麸炒品和土炒品提示补气用山药生品为宜。 3.3对环磷酰胺制抑免疫的影响昆明种小鼠20只,实验组腹腔连续注射山药多糖溶液0.2ml/只10日,dll注射环磷酰胺0.4ml/只(5mg/ml),dl3取血计白细胞数。山药多糖能极有效地对抗环磷酰胺的抑制免疫作用。 4.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昆明种小鼠20只,分2组,禁食24h,实验组以山药水煎液10ml(含生药1g/ml)+0.5g活性炭(市售),对照组以10ml生理盐水+0.5g活性炭,分别ig。20分钟后,立即用脊髓脱臼法处死,取出小肠铺平,测量碳粉从幽门括约肌推向小肠末端的距离(cm),并计算这一距离占小肠全长的百分数。结果表明山药具有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空作用。 5.其他 所含营养成分和粘液质、淀粉酶有关,有滋补作用,能助消化。止泻。祛痰。
[炮制]:炒山药 将山药片放锅内,炒至淡黄色,取出晾凉。
[功能主治]:健脾止泻,补肺益肾。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喘咳,慢性肾炎,糖尿病,遗精,遗尿,白带。用量3~6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注意]: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各家论述]:1.李杲: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以其凉而能补也。亦治皮肤干燥,以此物润之。 2.《医经溯洄集》:干山药,虽独入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滋,流岂无益。 3.《本草正》: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第其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故补脾肺必主参、术,补肾水必君茱、地,涩带浊须破故同研,固遗泄仗菟丝相济。诸丸固本丸药,亦宜捣末为糊。总之性味柔弱,但可用力佐使。 4.《药品化义》: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调肺之功,治肺虚久嗽,何其稳当。因其味甘气香,用之助脾,治脾虚腹泻,怠惰嗜卧,四肢困倦。又取其甘则补阳,以能补中益气,温养肌肉,为肺脾二脏要药。土旺生金,金盛生水,功用相仍,故六味丸中用之治肾虚腰痛,滑精梦遗,虚怯阳痿。但性缓力微,剂宜倍用。 5.《本草求真》: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然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不似黄芪性温能补肺阳,白术苦燥能补脾阳也。且其性涩,能治遗精不禁,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故六味地黄丸用此以佐地黄。然性虽阴而滞不甚,故能渗湿以止泄泻。生捣敷痈疮,消肿硬,亦是补阴退热之意。至云补阳消肿,补气除滞,理虽可通,语涉牵混,似非正说。至入汤剂以治火虚危症,难图近功,必多用之方愈,以其秉性和缓故耳。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宜炒黄用。 6.《本草经读》: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凡上品俱是寻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出久服二字,可见今人每取上品之药,如此物及人参、熟地、葳蕤、阿胶、菟丝子、沙苑蒺藜之类,合为一方,以治大病,误人无算。盖病不速去,元气日伤,伤极则死。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若大病而需用此药,如五谷为养脾第一品,脾虚之人,强令食谷,即可毕补脾之能事,有是理乎!7.《本经疏证》:薯蓣,主伤中补虚羸,即补中益气力也。而《本经》复言之何故,此盖当连下句读,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云者,犹云补伤中而致之虚羸,除伤中而受之寒热邪气也。夫虚必有一处为先,他处乃连类及之者。邪之所凑,虽云其气必虚,然亦有阴阳之分,五藏六府之异;薯蓣所主之虚之邪,须审定其由伤中伤气,方得无误。不然伤血及他伤亦能致虚羸、成寒热,又何别焉。《别录》所主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正与《本经》相印,惟下气、止腰痛、强阴三项为特出。至于头面游风、头风、眼眩,唐以来医家不甚用此味,故无从参其底里,然质之仲景治风气百疾,《本经》除寒热邪气,亦可默会其旨矣。。 8.其他:《唐本草》:署蓣,日干捣细筛为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补。此有两种:一者白而且佳;一者青黑,味亦不美。蜀道者尤良。《本草图经》:署预,今处处有之,以北都、四明者为佳。南中有一种生山中,根细如指,极紧实,刮磨入汤煮之,作块不散,味更珍美,云食之尤益人,过于家园种者。又江、湖、闽中出一种根如姜芋之类而皮紫,极有大者,一拔可重斤余,刮去皮,煎煮食之,俱美,但性冷于北地者耳。《植物名实图考》:狂风藤,江西赣南山中有之。赭根绿茎,蔓生柔苒。参差生叶,长柄细韧,似山药叶而长,仅有直纹数道。土人以治风疾。章炳麟:薯蓣一味,开血痹特有神效,血痹虚劳方中风气诸不足,用薯蓣丸。今云南人患脚气者,以生薯蓣切片,散布胫上,以布缠之,约一时许,胫上热痒即愈。《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亡。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备注]:同属植物野山药Dioscorea japonica Thu-nb.与前种的区别是茎和叶都不带紫色,花序轴呈螺丝状弯曲。野生于我国各地。其根亦作山药入药,功效类同。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侯宁极《药谱》。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根状茎短,根直生,肉质肥厚,呈圆柱状棍棒形,长可达1米,直径2~7厘米,外皮灰褐色,生多数须根,质脆,断面白色带粘性。茎细长,通常带紫色,有棱线,光滑无毛。叶对生或3片轮生,叶腋常生珠芽名“零余子”,俗称“山药豆”。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宽卵形,长3.5~7厘米,通常三裂,侧裂片圆耳状,中裂片先端渐尖;叶脉7~9条自叶基发出。6~8月开花,花雌雄异株,极小,黄绿色,均成穗状花序,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垂。花乳白色花被6片;雄花有6个雄蕊;雌花花柱3,柱头2歧。蒴果有3棱,呈翅状;种子扁圆形;有宽翅。
[生境分部]:栽培或野生于山地向阳处。全国最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南、山西、河北、陕西等省。
[栽培]:喜温暖,耐寒。宜选排水良好、向阳、土从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用芦头繁殖。每年10月将地下根挖出,将上部芦头5~8寸长折下作栽子,略晒至伤口愈合后放入窑内贮藏。第二年4月(清明~谷雨)取出,在畦内按行距1~1.5尺开沟,沟距5寸,顺沟平放栽种,株距5~6寸,覆土2~3寸。珠芽繁殖,秋天采收珠芽(山药豆),稍晒后贮藏。第二年4月取出,选大粒圆形、无伤的育栽,按行距1尺开沟,沟深2寸,株距3~4寸,将珠芽放入沟内,覆土2寸,一个月左右出芽。出苗后,苗高1尺左右,搭架,使茎蔓生长。5~8月追肥,以粪稀及厩肥为主。雨季注意排水,浇水适量,过多引起锈病或早期落叶。
[化学成分]:根分含皂甙、粘液质、尿襄素(allan-toin)、胆碱(choline)、精氨酸(arginine)、淀粉酶、蛋白质2.7%、脂肪0.2%、淀粉16%及碘质等。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5g,加水煮沸,滤过,滤液供试验用:①取滤液1ml,加5%氢氧化钠液2滴,再加稀硫酸铜液2滴,呈蓝紫色。(检查蛋白质)。②取滤液1ml,加费林试液1ml,水浴加热,产生红色沉淀。(检查还原糖类)③取滤液滴于滤纸上,滴加1%茚三酮丙酮液2滴,加热后立即显紫色(另以空白试剂对照为负反应)。(检查氨基酸) (2)取药材粉末或切片少许,加浓硝酸1ml,呈鲜黄色。(检查蛋白质)
[性味]:甘,平。
[归经]:肺;脾;肾经
[复方]:1.脾虚久泻;山药、党参各4钱,白术茯苓各3钱,六曲2钱,水煎服。 2.小儿腹泻(水泻);山药、白术各3钱,滑石粉、车前子各1钱,甘草0.5钱,水煎服。 3.糖尿病;山药、天花粉、沙参各5钱,知母、五味子各3钱,水煎服。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