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马勃
[拼音]:Mǎ Bó
[图片]:Array
[别名]:马疕、马庀菌、灰菇、马屁包、香末菇、乌龙菌、牛屎菇、灰包菌、药包、人头菌、牛屎菌、大气菌、灰菌、鸡肾菌、地烟
[来源]:药材基源:为灰包科真菌紫色秃马勃、脱皮马勃、大秃马勃等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紫色秃马勃 Calvatia lilacina (Mont.et Berk.)Lloyd2.3.大秃马勃 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d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子实体成熟时及时采收,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1.性状鉴别 (1)紫色秃马勃 完整子实体呈扁圆形,不完整子实体呈杯形,直径5-12cm,不孕基部发达,基部有柄。包被薄,紫褐色,粗皱,有圆形凹陷,上部包被脱落后,露出紫色孢体。全轻泡,有弹性,用手捻后有大量孢子飞扬。气味微弱。 (2)脱皮马勃 子实体呈扁球形或类形,直径15-18cm或更大,无不孕基部,包被灰棕色或褐黄色,纸质,菲薄,大部分已脱落,留下少部分包皮;孢体黄棕或棕褐色。体轻泡,柔软,有弹性,呈棉絮状,轻轻捻动即有孢子飞扬,手捻有细腻感。气味微弱。 (3)大秃马勃 子实体呈扁球形,或压扁的不规则块状物直径15-20cm或更大,不孕基部小或无,外包被灰黄色,纸质,常脱落,内包被厚硬而脆,成块裂开,黄棕色;孢体淡青褐色,絮状而轻,松散,轻轻捻动即有孢子飞扬。气微臭,昧微苦涩。 2.显微鉴别 (1)紫色秃马勃 孢子球形,直径4.5-5.5μm,有小刺;孢丝长,分枝状,互相交织,粗2-5μm。 (2)脱皮马勃 孢子褐色,球形,有小刺;孢丝长,有分枝,互相交织,浅褐色,粗2-5μm。 (3)大秃马勃 孢子淡青黄色,球形,光滑或有时具细小疣;孢丝长,稍分枝,有稀少横隔,粗2.5-6μm。
[药理作用]:1.止血作用 脱皮马勃对口腔出血性疾患有明显的止血效能,不亚于淀粉海绵或明胶海绵,对鼻出血亦有效。原理未明。 2.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脱皮马勃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肺炎双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少数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煎剂中含大量色素,经用活性炭脱色后,抗菌作用大减。埃蕈新鲜子实体的压榨汁,给动物注射,可毒害毛细血管,引起内脏出血。
[炮制]:除去硬皮,切成方块。《纲目》:凡用,以生布张开,将马勃于上磨擦,下以盘承取末用。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止血。。主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诸疮不敛。
[用法用量]:内服:1.5-6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作吹药。
[注意]:《饮片新参》:风寒劳咳失音者忌用。
[各家论述]:1.《本草从新》:每见用寒凉药敷疮者,虽愈而热毒内攻,变生他病,为害不小,惟马勃辛平而散,甚为稳妥。张寿颐:马勃,《别录》虽止治恶疮马疥,盖既能散毒,又能燥湿,以疗湿疮,固得其宜,故弘景亦谓敷诸疮甚良。今人用以为金疮止血亦效。寇宗奭治喉痹咽疼,盖既散郁热,亦清肺胃,确是喉症良药。东垣普济消毒饮用之,亦是此意。内服外敷,均有捷验,诚不可以微贱之品而忽之。 2.《别录》:主恶疮、马疥。陶弘景:敷诸疮。 3.《本草衍义》: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闭咽痛。 4.《纲目》:清肺,散血热,解毒。能清肺热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诸病。 5.《玉楸药解》:治骨鲠吐血。
[临床应用]:脱皮马勃外用止血 其剂型有:㈠马勃粉(马勃孢子):将马勃剥去顶部包被,挖出内容物,筛出孢子,或置锥形瓶内摇动,使孢于落下,收集孢子,高压消毒即成。㈡马勃菌丝海绵(马勃絮垫):将马勃除去包被,切成不同厚薄、不同大小的块状,高压消毒。㈢马勃绷带及马勃纱布:用45%酒精加入适量马勃粉,使之成为4%马勃混悬液,随将绷带或纱布浸入,浸透后取出挤去液体,干热消毒。 ①用于外科手术止血 观察前列腺摘除术25例、肝脾破裂出血各2例、肾部分切除术1例、肝叶切除3例,阻塞性黄疸手术中止血1例,均达止血效果,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马勃菌丝海绵的用法基本与其他动植物止血海绵相同,使用前不用水浸泡,直接贴于创面,稍加压迫即可。应用马勃粉时先用纱布保护周围脏器,在创面撒布马勃粉后,稍加压迫即可。马勃粉用量较少,粘着性强,撒于实质脏器出血创面很薄一层,不用任何敷盖物即可止血。实质脏器部分切除之出血创面,或外伤破裂之创面,用马勃止血,可避免大块缝扎组织及由此而引起的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再出血等。用于前列腺摘除的止血,因马勃粉末极细不致阻塞尿路;且压迫前列腺囊壁也较均匀;肉眼血尿消失时间最长为3天,较其他方法3~7天血尿消失有明显缩短;又因其具有抑菌作用,可防止感染;异物反应也较小。一部分泌尿道手术采用马勃止血后,有废弃历来在膀胱、尿道内留置导尿管等的可能。初步认为马勃的止血原理属于物理机械性作用。 ②用于口腔科止血 拔牙时牙槽窝出血,放置马勃絮垫填压即能止血;口腔粘膜因外伤而呈粉碎性撕裂所致出血、缝合困难者,或牙龈渗血、创伤面暴露者,以马勃粉撒布,用纱布压迫亦能止血。由于马勃絮垫不能完全被组织所吸收,故不能作组织内埋藏止血或死腔填塞之用。 ③用于鼻出血 取马勃絮垫放于出血点上,轻轻加压。据113例观察,109例皆获良效。 ④用于外伤出血 对于切伤、挫伤、刺伤等出血,可用马勃粉撒布或马勃絮垫、马勃绷带、马勃纱布包扎。据467例观察,有效率占97.8%。 ⑤其他 马勃还可以制成丸剂、含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或制成软膏治疗冻疮。疖肿等,均有一定疗效。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科植物埃蕈(又名:有柄马勃)的干燥子实体,亦同等入药。形似马勃而小,直径通常只2~4厘米,上部扁圆,下有短柄;皮较硬脆,内部不呈海绵状。 产四川、湖北、云南、江西、广东、浙江、湖南等地。
[摘录]:《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原形态]:1.紫色秃马勃 子实体近扁球形,直径1.5-12cm,基部缢缩,有根束与基质相连。外表淡紫堇色至污褐色,成熟后表面有网状裂纹。内部的造孢层初呈白色,后转黄色至浓紫色。基部为营养菌丝所交织,海绵质,乳白色兼带淡紫褐色,孢子淡紫色,球形,一端具短柄,壁具刺突,大小为(5-5.5)μm×(6-6.5)μm。孢丝长而多分枝,有隔膜,菌丝粗5-6μm。 2.包被两层,薄而易于消失,外包被成熟后易与内包被分离。外包被初乳白色,后转灰褐色、污灰色;内包被纸质,浅烟色,成熟后与外包被逐渐剥落,仅余一团孢体,孢体灰褐色至烟褐色。孢子呈球形,壁具小刺突,褐色,直径4.5-5.5μm。孢丝长,分枝,相互交织,菌丝直径2-4.5μm,浅褐色。 3.大秃马勃 子实体近圆球形,直径15-25cm不孕基部不明显。包被白色,渐转成淡青黄色,外包被膜质,早期外表有绒毛质地,后脱落而光滑;内包被较厚,由疏松的菌线组成。成熟后包被裂开,成残片状剥落。造孢组织初白色,后青褐色。孢子球形,壁光滑,淡青黄色,直径3.8-4.7μm。孢丝长,稍有分枝及稀少的横隔,直径2.5-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紫色秃马勃夏、秋季多生于草地开阔地。 2. 3.大秃马勃晚夏及深秋生旷野草地或山坡砂质土草坡草中丛中。 资源分布:1.紫色秃马勃 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青海、新疆、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2.3.大秃马勃分 分布于辽宁、内蒙古、山西、宁夏、甘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紫色秃马勃子实体马勃菌酸(calvaticacid)。大秃马勃子实体含α-淀粉酶(α-amylase)及多种氢基酸(amino acid)。头状秃马勃子实体含马勃菌酸。网纹马勃子实体含网纹马勃酸(lycoperdic acid),蛋白质(protein)31.7%,黑色素(melanin),类脂(lipid),脂肪酸(fatty acid),芳香酸(aromatic acid).梨形马勃子实体含马勃菌酸,马勃菌酸甲酯(methyl calva-tate),苯甲酸(benfzoicacid).
[性味]:辛;性平。
[归经]:肺经
[复方]:①治咽喉肿痛,咽物不得:蛇脱皮一条(烧令烟尽),马勃一分。上药细研为散,以绵裹一钱,含咽津。(《圣惠方》) ②治急喉闭:马屁勃、焰硝各一两。上为末,每用一字许,吹入喉内,吐涎血出,愈。(《经验良方》) ③治久嗽:马屁勃不以多少,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汤送下。(《普济方》马屁勃丸) ④治声失不出:马屁勃、马牙消等分,研末,沙糖和丸芡子大,噙之。(《摘元方》) ⑤治吐血:马屁包,为末,砂糖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冷水下。(《袖珍方》) ⑥治妊娠吐衄不止:马勃末,浓米饮服半钱。(《圣惠方》) ⑦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口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五钱,陈皮(去白)、生甘草、元参、柴胡、桔梗各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⑧治臁疮不敛:葱盐汤洗净,拭干,以马屁勃末敷之。(《稗史》) ⑨治痈疽:马勃擦粉,米醋调敷即消;并入连翘少许,煎服亦可。(《外科良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