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龙须草
[拼音]:Lónɡ Xū Cǎo
[图片]:/zhongyaocai/yaocai_l/longxucao/longxucao_1.jpg
[别名]:野席草(《纲目拾遗》),野灯芯草、马棕根,野马棕、野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鬼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灯心草(《安徽药材》),水通草、秧草根(《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硬质早熟禾地上部分。夏、秋采收,晒干。
[性状]:干燥的茎,呈扁压状细柱形或线形,长30~50厘米,直径1~1.5毫米,先端渐尖,近基部稍粗,表面光滑,淡黄绿色,具纵直细纹理。质坚实而柔软。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但不发达。气无,味淡。以干燥均匀、带绿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治小便淋涩,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
[注意]:《饮片新参》:"溲多者勿用。"
[各家论述]:①治尿路感染:龙须草、水前草各一两,土茯苓三钱;或龙须草、小蓟草、乌蔹莓各一两,白茅根二两。水煎服。 ②治失眠,神经衰弱:鲜龙须草二两,夜交藤一两,丹参五钱。水煎服。 ③治糖尿病:龙须草二两,鹿茸草一两。水煎服。(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秆直立,丛生,坚韧而粗糙,具3~4节。叶片线形,扁平,稍粗糙,长3~7厘米,宽0.5~1毫米;有长叶鞘,无毛,无脊;叶舌膜质,先端锐尖,长约4毫米。圆锥花序,稠密而紧缩,狭长矩形至线形,长3~10厘米,宽约1厘米;小穗披针形,长约4毫米,绿色,成熟后草黄色,含4~6小花;颖披针形,先端锐尖,长2.5~3毫米。颖果纺锤形,腹面有凹沟,长约2毫米。花期6~7月。
[生境分部]:生于草地、路旁、林下,山坡和丘陵坡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的山东,江苏。
[化学成分]:全草含芦竹萜、粘霉酮,无羁萜、β-香树脂醇、羊齿烯醇等三萜类。
[性味]:甘淡,平。
[复方]:①治小便淋涩:龙须草二至三钱,水煎服。 ②治黄水疮:龙须草穗五钱,蝉蜕二钱,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