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华山矾
[拼音]:Huà Shān Fán
[别名]:针地黄、降痰王、贡檀兜、华灰木、牛特木、雷公针、膨药、白花丹、七针、土黄柴、米碎花木、大米仔花、水泡木、糯米树、止血树、檬子柴、羊子屎、毛壳子树、毛柴子、渣子树、狗檬树、豆鼓果、狗屎木、地黄木土常山、狗骨柴头、木地牛、蛙模吐饭、流涎柴、白柴头、小药木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华山矾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chinensis(Lour.)Druce[Myrtuschinensis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性状]: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破碎.绿色或黄绿色,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7cm,宽2-5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小锯齿,上面有短柔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侧脉每边4-7条。嫩枝、叶柄、叶背均被有黄色皱曲柔毛。叶片纸质。气微,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生肌。主泻痢;疮疡肿毒,创伤出血;烫火伤;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鲜品15~30g,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敷毒疮。 2.《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清湿热,止血,止泻痢。外用收水,生肌,收敛疮口。
[摘录]:《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原形态]:灌木。嫩枝、叶柄、叶背均被灰黄色皱曲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5mm;叶片纸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7(-10)cm,宽2-5cm,先湍急尖或短尖,有时圆,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尖锯齿,叶面有短柔毛;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每边4-7条;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4-7cm,花序轴、苞片、萼外面均密被发黄色皱曲柔毛;苞片早落;花萼长2-3mm,裂片长圆形,长于等筒;花冠白色,芳香,长约4mm,5深裂几达基部;雄蕊50-60,花丝基部合生成5体雄蕊;花盘具5凸起的腺点,无毛;子房2室。核果卵状圆球形,歪斜,长5-7mm,被紧贴的柔毛,熟时蓝色,先端宿萼裂片向内伏。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的以下丘陵、山坡、杂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适宜栽培在温和山坡林下或荫蔽的环境。土壤以疏松、湿润的砂质壤上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分根繁殖。种子繁殖 春季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上,2星期左右即可出苗。分很繁殖:当老根尚未萌芽前,挖出全株。分成若干块,再行分根栽植。
[性味]:苦;性凉;小毒
[归经]:胃;大肠经
[复方]:①治痢疾:华山矾嫩叶、野南瓜叶、枫树叶、凤尾草叶,各用鲜品一两。捣烂,酌加水擂取汁,去渣,加蜂蜜或白糖调和,空腹时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②治刀斧创伤:华山矾嫩叶,用人尿浸一宿,取出晒干,研末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③治烫火伤:鲜华山矾叶捣烂(干叶研末),敷患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④治疮疡:鲜华山矾叶擂烂或干叶研末,外敷。(《江西草药》) ⑤治烂眼沿:华山矾叶适量,加水浸三小时,煮沸,待温,洗患处。(《江西草药》)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