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合欢花
[拼音]:Hé Huān Huā
[英文名]:FLOS ALBIZIAE
[别名]:夜合花(《本草衍义》),乌绒(《雷公炮制药性解》)。
[来源]:为豆科植物合欢的花或花蕾。6月花初开时采的花,商品称合欢花,花未开时采的花蕾,商品称合欢米,除去枝叶,晒干。
[性状]:①合欢花:干燥花序呈团块状,有如棉絮。小花长约0.8~1厘米,弯曲,淡黄褐色或绿黄色;花冠筒状,先端5裂,外面有长柔毛;花萼细筒状,绿黄色;雄蕊多数,花丝细长,伸出花冠外,交织紊乱,易断。微香。 ②合欢米:干燥花蕾,青绿色,不分瓣。
[功能主治]:舒郁,理气,安神,活络。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痈肿,跌打损伤疼痛。 ①《本草便读》:"能养血。" ②《分类草药性》:"能清心明目。" ③《四川中药志》:"能合心志,开胃理气,消风明目,解郁。治心虚失眠。" ④江西《中草药学》:"解郁安神,和络止痛。治肝郁胸闷,忧而不乐,健忘失眠。有时还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疼痛。" 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四川地区尚用同属植物山合欢的花和花蕾。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本草衍义》
[原形态]:形态详"合欢皮"条
[生境分部]:药材产浙江、安徽、江苏、四川等地。
[鉴别]:(1) 本品粉末灰黄色。非腺毛单细胞,微弯曲,长81~447μm,直径8~16μm,壁较厚,表面有疣状突起,有的可见1~2菲薄横隔。草酸钙方晶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双锥形、类方形、长方形或菱形,直径3~31μm,含晶细胞成群或数个纵行排列。复合花粉粒呈扁球形,为16合体,直径81~146μm,中央8 个分体排列成上下交迭的十字形,其余8 个围在四周;单个分体呈类方形或长球形,外壁几光滑。花丝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平直,具纵向弯曲的细条状角质纹理。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放置1 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合欢花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甘,平。 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 ②江西《中草药学》:"甘,平。"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脾等经。"
[复方]:①治心肾不交失眠:合欢花、官桂、黄连、夜交藤。煎服。 ②治风火眼疾:合欢花配鸡肝、羊肝或猪肝,蒸服。 ③治眼雾不明:合欢花、一朵云,泡酒服。(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④治打搕损疼痛:夜合花末,酒调服二钱匕。(《子母秘录》) ⑤治腰脚疼痛久不差:夜合花四两,牛膝一两(去苗),红蓝花一两,石盐一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麸炒微黄),桂心一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圣惠方》夜合花丸)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