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钩凝菜
[拼音]:Gōu Nínɡ Cài
[别名]:钩仙菜、牛毛石花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仙菜科植物钩凝菜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ylaephora hypnacoides J.A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理作用]:钩凝菜对人工培养液中蛔虫毒杀效力是海人草杀蛔效率的33%。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主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原形态]:藻体紫红色,软骨质,分节清晰,长4-10(-20)cm,直径0.6mm。二叉分枝,枝端钳形,主枝先端弯曲成镰刀状。四分孢子囊散生在钩状部分。囊果生在小枝的顶端。固着器盘状,圆锥形。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常缠绕在马尾藻藻体上。 资源分布:我国黄海、渤海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含蛋白质4.6%-5.8%,脂肪0.5%-2.5%,碳水化合物1.6%-2.8%,灰分0.4%-0.7%。并分离得到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