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柑皮
[拼音]:Gān Pí
[别名]:广陈皮、新会皮(《药性切用》),陈柑皮(《本草求原》)。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果皮。9~11月采摘成热果实,剥取外层果皮,阴干或晒干。
[性状]:完整的果皮,多剖成3瓣,每瓣近圆形,在果柄处连在一起,有时破碎分离成单瓣。瓣片多向外反卷,白色的内层明显外露;果皮厚约1毫米。外表面黄橙色至红橙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点。内表面白色棉絮状,油点微凹入。质较疏松而柔软,干燥后仍不脆。香气浓郁,味微辛,但不甚苦。以皮薄、片大、质柔软。少病斑,油润、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刷去泥土,拣净杂质,喷淋清水,闷润后切丝或切片,晾干。
[功能主治]:下气,调中,化痰,醒酒。治病后饮食失调,上气烦满,伤酒口渴。 ①崔禹锡《食经》:"主上气烦满。" ②《本草拾遗》:"去气,调中。治产后肌浮,为末酒下。" ③《七卷食经》:"治气,胜于橘皮;去积痰。" ④《日华子本草》:"皮炙作汤,可解酒毒及酒渴。" ⑤《纲目》:"伤寒饮食劳复者,浓煎汁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注意]:①《食疗本草》:"多食令人肺燥、冷中、发痃癖。" ②《日华子本草》:"多食发阴汗。"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生境分部]:主产广东、广西。此外,福建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蕉柑的果皮中,含橙皮甙、川陈皮素和挥发油。
[性味]:①《七卷食经》:"小冷。" ②《纲目》:"辛甘,寒,无毒。"
[复方]:治酒醉:柑子皮(去瓤)不计多少,焙干为末,入盐点半钱。(《经验后方》独醒汤)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