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大血藤
[拼音]:Dà Xuè Ténɡ
[图片]:Array
[英文名]:Stem of Sargentgloryvine
[别名]:血通、红藤、槟榔钻、大血通、大活血
[来源]:为大血藤科(木通科)大血藤属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Oliv.) Rehd. et Wils.的藤。
[制法]:栽培4~5年后可采收。冬季落叶后,用刀把直径3分以上的茎藤砍下,去净细枝,再砍成2尺长的节子,晒干。野生者全年可采。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略弯曲,通弯曲,长30-60cm,直径1-3cm。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鳞片状剥处显暗红棕色,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异管,散孔型排列,射线呈放射状。气微,味微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面胞,细胞含棕红色物。皮层石细胞常数个成群,有的含草酸钙方晶。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分泌细胞常切向排列,与筛管群相间隔;有少数石细胞群散在。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400μm,周围有木纤维。射线宽广,外侧石细胞较多,有的含数个草酸钙方晶。髓部可见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或棕红色物。
[药理作用]:大血藤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状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链球菌及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炮制]: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透,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风除湿,驱虫。主治:阑尾炎,经闭腹痛,风湿筋骨酸痛,四肢麻木拘挛,钩虫病,蛔虫病。
[用法用量]:0.3~1两。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攻血,治血块。2.《简易草药》: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3.《中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4.《湖南药物志》: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虫病。5.《闽东本草》: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肢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7.《陕西中草药》: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8.《植物名实图考》:大血藤,今江西庐山多有之。蔓生,紫茎,一枝三叶,宛如一叶擘分,或半边圆,或有角而方,无定形,光滑厚韧。根长数尺,外紫内白。有菊花心,掘出曝之,紫液津润。浸酒一宿,艳红如血。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阑尾炎 以红藤为主,配合其它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复方治疗。初步观察对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有较好疗效。上海地区用复方红藤片(每12片含红藤2两、蒲公英1两、生大黄6钱、川朴3厘)内服,每日3次,每次4片(大便次数增多者剂量可减半),先后治疗急性单纯性、早期化脓性阑尾炎1213例。其中首批观察354例,有效率达98%,服药后在3~4天内腹肌紧张、腹痛、触痛均消失,平均在2天和2.5天白细胞和体温分别恢复正常;其后观察的859例,有效率亦达90%。随访146例(时间最长为治疗后11个月,最短为6个月),除25例复发(17.1%)外,余均良好。复发后有14例作手术治疗,11例继续服中、西药物治愈。 ②治疗胆道蛔虫病 以红藤1两,加黄酒4两,煎至60毫升为1剂。成人日服2次,每次1剂。小儿用量酌减。初步观察5例,分别于服药1~4日后腹痛消失;治疗期间有4例排出蛔虫。 ③治疗瘤型麻风结节反应 红藤1斤,研粉,制成丸剂,日服2次,每次3钱,或用红藤根1斤切片,白酒10斤浸泡10~20天,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3次。分别治疗瘤型麻风结节反应18例和38例,服药后症状均减轻而渐消失。 ④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用大血藤、透骨香、香樟根各1两,水煎,两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数天可见关节红肿消退,疼痛减轻。 ⑤治疗灼伤 以大血藤、金樱子根各1斤,水煎成500毫升,对已发生感染的创面可行湿敷,能促使创面清洁,加速愈合。
[备注]:北京等地以本品作鸡血藤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出自《简易草药》。
[原形态]:落叶木质藤本,长达10米。茎圆柱形,褐色扭曲,有条纹,砍断时有红色液汁渗出,故称“大血藤”。三出复叶互生,有长柄;中间小叶倒卵形,长7~12厘米,宽3~7厘米,侧生小叶较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两侧不对称。春季开黄色或黄绿色花,有香气,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出自上年生叶腋基部,长达12厘米,下垂。萼片和花瓣均6片;雄花有雄蕊6个,雄蕊与花瓣对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个,心皮多数,离生,螺旋排列,胚珠1。浆果卵形,肉质,有柄,多数着生于一球形的花托上。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
[生境分部]:生于深山疏林、大山沟畔肥沃土壤的灌木丛中。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栽培]:喜温暖气候,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坡地栽培为宜。用压条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但因种子不宜多得,且生长缓慢,故以压条繁殖为主。冬季落叶后,把母株长的分枝,分别绕成直径1尺的圆圈,每枝1圈,在株旁开穴,把圈斜放穴内,然后盖土压紧。埋在土里的半圈生根后,于第二年冬季落叶后剪断移栽,行株距为4×3尺。
[化学成分]:大血藤含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毛柳甙(salidroside),右旋丁香树脂酚二葡萄糖甙(syringaresinol bisglucoside),右旋二氢愈创木脂酸(dihydroguaiaretic acid),大黄酚(chrysophanol),香草酸(vanillic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以及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p-hydroxyhenylethylcoumarate)和红藤多糖。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细胞,含棕红色物。皮层石细胞常数个成群,有的含草酸钙方晶。 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分泌细胞常切向排列,与筛管群相间隔;有少数石细胞群散在。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至400μm,周围有木纤维。射线宽广,外侧石细胞较多,有的含数个草酸钙方晶。髓部可见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或棕红色物。 2、取本品粗粉 5g 左右,加甲醇 50ml ,超声处理 30 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 2%NaOH 水溶液 10ml 溶解,用盐酸调节 PH 值至 2 ,用乙醚振摇提取 3 次,每次 10ml ,合并乙醚液,挥去乙醚,残渣加甲醇 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雪虅对照药材 5g 左右,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 2 μ 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酸( 8 : 1 : 0.8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2%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苦、涩,平。
[归经]:肝;大肠经
[复方]: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大血藤2两,蒲公英1两,大黄3~6钱,厚朴3钱,水煎服。 2、风湿关节炎:大血藤1两,五加皮、威灵仙藤叶各5钱,水煎服。 3、闭经:大血藤鲜根2两,益母草1两,水煎服。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