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大青叶
[拼音]:Dà Qīnɡ Yè
[图片]:Array
[英文名]:Indigowoad Leaf, Leaf of Indigowoad
[别名]:蓝腚叶
[来源]: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草大青I. indigotica Fort.、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Strobilanthes flaccidifolius Nees]、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大青木(路边青)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和蓼科属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Lour.的。除蓼蓝叶在6~7月或9~10月分两次采收叶片晒干外,其余几种均在8~10月采叶晒干。
[性状]: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长 椭圆形至长圆状倒被针形,长4-16cm,宽1-4cm,先端钝尖或钝圆,基部渐狭下延成翼状叶柄;全缘或微波状,上下表面均灰绿色或棕绿色,无毛,羽状网脉,主脉在下表面突出。质脆。气微,味稍苦。以叶大、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深灰棕色。①表皮细胞表面观长多角形、类长方形、类方形或长条形,垂周壁较平直或稍弯曲,呈连珠状增厚;下表皮气孔较多,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可见2-3个气孔聚集,具共同副卫细胞。②厚角细胞纵断面观长条形,角隅处壁厚至14μm。③靛蓝结晶蓝色,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有的表皮细胞亦含,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常聚集成堆。④橙皮甙样结晶存在于叶肉或表皮细胞中,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呈针簇状,直径3-22μm。⑤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7-54μm。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叶肉分化不明显,栅栏细胞常3列,呈长方形。主脉处表皮细胞内侧各有数列厚角细胞,维管束7-9个,中间1个较大,外韧型。主脉和叶肉薄壁组织散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类圆形,直径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
[药理作用]:1、抑菌:大青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及痢疾杆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青叶稀释度1:100以上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效果。对黄疸出血群沃尔登型、七日热型也有杀灭作用。 2、大青叶对狗有明显增加胆汁分泌的作用。 3、大青叶(菘蓝)煎剂给大白鼠灌胃,对急性甲醛性关节炎,有较明显的抗炎作用。 4、大青叶(蓼蓝)的茎、叶煎剂给家兔灌胃,对因注射霍乱、伤寒混合菌而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 5、大青叶的有效成分是靛甙,家兔经口给药,血中浓度以服药后2、3、4小时为最高;大白鼠口服后以肝、肾、肌肉及胃肠分布为最多;健康人口服100毫克靛甙后,12小时内排出大部分,24小时内排出量达94~95%。
[炮制]:拣去杂质及枯叶,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肝炎,热病发斑,丹毒,疔疮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3~1两。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1.《本草经疏》:不可施之于虚寒脾弱之人。2.《本草从新》:非心胃热毒勿用。3.《得配本草》:虚作泻者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各家论述]:1.《纲目》:大青,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朱肱《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故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诸蓝形虽不同,而性味不远,故能解毒除热,惟木蓝叶力似少劣,蓝子则专用蓼蓝者也。至于用淀与青布,则是刈蓝浸水,入石灰澄成者,性味不能不少异,不可与蓝汁一概论也。有人病呕吐服玉壶诸丸不效,用蓝汁入口即定,盖亦取其杀虫降火尔。如此之类,不可不知。......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 2.《本草经疏》:《甄权云大青味甘,能去大热,治温疫寒热。盖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热明矣。《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此之谓也。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 3.《本经逢原》:大青,泻肝胆之实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热,所以小儿疳热、丹毒为要药。 4.《本草正义》:蓝草,味苦气寒,为清热解毒之上品,专主温邪热病,实热蕴结,及痈疡肿毒诸证,可以服食,可以外敷,其用甚广。又能杀虫,疗诸虫毒螫者,盖百虫之毒,皆由湿热凝结而成,故凡清热之品,即为解毒杀虫之品。又凡苦寒之物,其性多燥,苟有热盛津枯之病,苦寒在所顾忌,而蓝之鲜者,大寒胜热而不燥,尤为清火队中驯良品也。 5.其他 《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唐本草》:大青,用叶兼茎,不独用茎也。《本草图经》:大青,春生,青紫茎,似石竹苗叶,花红紫色,似马蓼,亦似芫花,根黄。古方治伤寒、黄汗、黄疸等有大青汤,又治伤寒头身强、腰脊痛葛根汤亦用大青,大抵时疾药多用之。陶弘景:大青,《本经》又无,今出东境及近道,长尺许,紫茎。......疗伤寒方多用此,除时行热毒为良。蓝汁,至解毒。以汁涂五心,又止烦闷。甚疗蜂螫毒。《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江西草药》:治急性肝炎,肺结核,矽肺,牙痛,蛇伤,过敏性皮炎。
[临床应用]: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据数百例的观察,治愈率达93~98%。大多数病例于服药后1~4天内体温降至正常,继之头痛消失,其它症状亦渐次缓解,但病理反射大多于热退后3~5天才消失。据临床观察,单味大青叶对轻,重型效果较好,对极重型等危急病例,须结合其它中西疗法处理。即使在使用单味大青叶治疗过程中,亦常须采用针灸、西药等对症处理,或按辨证施治原则加用其它中药。各地报道所用大青叶的品种不一,有十字花科的菘蓝,也有爵床科的马蓝,一般临床应用时亦未加区别。剂量及用法:煎剂内服,5岁以内者1~6钱,6~14岁0.5~1两,每3~4小时服1次,病情减轻后改为4~6小时1次或每日3次,服至体温正常3日后停药。昏迷病例可用鼻饲法灌入。 ②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预防:每日用大青叶6钱,水煎2次,混合,上、下午分服,连服6天。观察100人,服药后发病者占10%;而对照组(未服药)250人中发病者占24%。治疗:3岁以下每次3钱,每日3~6次,水煎服。168例患儿用药后半数在4~12小时内退热,平均退热时间约在17小时左右;另报道78例,2~6岁每次2~6钱,6~14岁O.5~1两,水煎,日服3~6次,亦有效果。此外,用大青叶、贯众各1斤,加水5000毫升,煎至2000毫升。成人每服100毫升(首次加倍),每日3~4次。据100例观察,大部分病例在1~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其它症状也随之逐渐消失。 ③治疗流行性感冒 大青叶煎剂每次10毫升(相当于生药1两),日服3次,连用3~5天。治疗24例,9例在1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在2~6天内体温下降至正常。 ④治疗麻疹肺炎 用100%大青叶糖浆与100%蒲公英浓缩煎液等量混合内服。每周岁3~5毫升,每日3次。治疗小儿麻疹肺炎150例,多数于4~5天症状和体征悄失,病儿精神良好,呼吸正常,食欲增进,胸部x线透视阴影消失。追踪1月未见复发。 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用大青叶3两,配合胡颓叶1两、莱菔子5钱,为1日量,水煎分3次服。根据52例观察,近期有效率为75%。镇咳祛痰作用较好,平喘作用不明显。对单纯性的效果优于合并肺气肿者。 ⑥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对急性普通型传染性肝炎效果最为显著。用大青叶配合丹参、郁金、贯众、大枣组成复方治疗100例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有效率达94%。服用大青叶后多数在3~10天内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检验恢复或接近恢复者一般为2~20天。用法:大青叶(蓼蓝)成人每次1两煎服,根据病情轻重每日3~6次。 ⑦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大青叶(爵床科马蓝)成人每次1~1.5两,小儿5岁以下海岁1钱,6~12岁6~8钱,12岁以上0.9~1两,水煎服,每日4~8次。治疗41例,多数病例在用药后1~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同时中毒症状消失,疗效显著者占68.2%。与青霉素治疗组对照,疗效并不逊色,如两者合并使用,则效果似更显著。 ⑧治疗细菌性痢疾及急性胃肠炎 成人每日用于大青叶(大部分为马鞭草科路边青,少部分为爵床科马蓝)45克煎汁1次顿服,或90克2次分服,连服至痊愈后1~2日停药。治疗菌痢(其中慢性者1例,余均为急性)及急性胃肠炎计300余例,均获较好效果。治疗后完全退烧所需时间为1天左右,排便次数和大便外观恢复正常及镜检阴性所需时间平均不足5天,随访未见复发或转为慢性者。本法曾用以治疗小儿腹泻亦获较好效果。 ⑨治疗急性阑尾炎 每日用木青叶3两,分3次煎服,或用大青叶1两配合元胡、木香、香附、赤芍各3钱煎服,治疗13例,均有疗效。服药后多数在2~6天内疼痛和压痛消失,白细胞和体温恢复正常,1例在第9天压痛消失。 大青叶对多种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均有效果。除治疗上述疾病外,临床上曾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口腔、五官等科感染性疾患,如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胆管炎、多发性疖肿、产褥热、乳腺炎、流产后感染、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牙周炎等,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此外,曾报告1例患者,因口腔溃疡用大青叶(马鞭草科路边膏)液注射后引起血尿反应,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即止。
[备注]:以大青叶为名的异物同名品甚多,除前述者外,尚有:①豆科木蓝属植物木蓝(野槐树、槐蓝、野青靛)Lndigofera tinctoria L.直立灌木,小枝着生银白色薄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5片,对生,倒卵状椭圆形,下面有毛。花蝶形,红黄色,荚果长2~2.5厘米。我国南部各省多栽培,也有野生。分布于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全草含靛甙,其叶供加工青黛用。在江西、福建个别地区有作大青叶用者。 ②蓼科酸模属植物土大黄(牛舌头棵,牛大黄)Rumex Madaio Makino[R. daiwoo Makino]江苏苏州地区则以鲜叶作大青叶用(参阅土大黄项下)。 ③爵床科马兰属植物山蓝Strobilanthes dalzielli W. W. Smith 小灌木,节膨大,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白或淡紫成腋生总状花序,花冠二唇形,分布于广东。其叶在产地也作大青叶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出自《唐本草》
[原形态]:1、菘蓝 相态描述参阅板蓝根项下。 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省均有栽培。当地以叶作大青叶入药。 2、草大青 形态描述参阅板蓝根项下。 产销同上种。 3、马蓝 亚灌木,高达1米。主根深长,木质,细柱状,有分枝,节膨大,节上生须根,灰褐色,有髓或成空洞。茎直立,节明显,有钝棱,上部多分枝,幼时有毛。叶对生,两片叶常稍不等大;有短柄;叶片长圆形,长5~16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下延,边缘有疏钝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幼时在脉上被褐色细柔毛,侧脉5~6对。5月开花,花大,无梗,2至数朵集生细长小枝的顶部;苞片叶状,长1~2厘米,早落;花萼近5全裂,条形,1片最长;花冠淡紫色,管状漏斗形,直径约2厘米,长约5厘米,管部甚长,上端有5浅裂片,近等大,先端微凹;雄蕊4个,二强;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棒状,无毛。种子褐色,卵形,扁平。 生于山坡、路旁、草丛、林边较潮湿的地方。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在广东、四川、云南、福建均以此叶为大青叶,并认为系大青叶之佳品。 4、大青木 形态描述参阅大青木项下。 生于丘陵地的疏草丛中或疏林下。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区。湖南、江西等地以叶为大青叶。 5、蓼蓝(靛青叶、蓝靛叶,靛叶)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茎直立,单一或分枝,有棱和明显的节,带红紫色,几无毛。单叶互生;有柄,托叶鞘圆筒状,具长睫毛;叶片卵形至宽椭圆形,长3~8厘米,宽2~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近圆形或平截,全缘,无毛或沿脉被短毛,蓝绿色,干后变暗蓝色。夏季开淡红色小花,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密集,苞片膜质,具纤毛。花被5,卵形;雄蕊6~8个,短于花被。瘦果宽卵形,三棱,棕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膜质花被内。 生于田野水边,多为栽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湖北、广西、广东、四川和贵州等省区。东北地区和北京、河北、山西等地以叶作大青叶入药。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我国,现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1、马蓝 喜温暖气候,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地方。用扦插繁殖。秋季最后一次采收时,齐地割取茎叶,去掉叶片和嫩梢,捆扎成饼状,直径约1尺,贮于窖中或室外干燥处,挖沟埋藏过冬。第二年清明前后取出,选有芽的插条栽种。栽时按行距1.5尺,株距1尺开穴,每穴插条3~4根,栽深以剪口露出地表为准。生长期间注意管理,11月下旬收割后,要进行培土,并施较浓粪水直至过冬。 2、蓼蓝 喜温和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为好。用种子繁殖,春季播种,条播,行距8寸,覆土3分。每亩播种约1~1.5斤。二周左右出苗,苗高1.5~2寸间苗,株距2寸。6月末可追施饼肥100斤或硫铵20斤。
[化学成分]:菘蓝、草大青、马蓝、蓼蓝的全草均含靛甙(即吲哚甙indican,C14H17O6N),水解生成吲羟(indoxyl)和葡萄糖。吲羟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缩合而形成靛蓝(indigo)。
[毒性]:急性毒性 体重18-22g的小鼠10只,用靛玉红(1%西黄蓍胶混悬液)ig,剂量为5g/kg,体积为1ml,每天1次,连续5次,观察1wk,未见动物发生死亡和出现明显毒性反应。 亚急性毒性 体重80-100g?大鼠30只,分3组,500mg/kg小剂量组、1000mg/kg大剂量组的靛玉红(1%西黄蓍胶混悬液)ig,对照组以同体积1%西黄蓍胶液ig,每日1次,连续3wk,结束后处死一半动物,余下动物wk4末处死。结果,3个组的动物食欲和体重无明显差异,心电图在实验过程中均在正常范围内。外周血象,在用药组较用药前白细胞有显着增高, 4周又恢复到给药前水平。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病理切片观察,小剂量组中在4只大鼠中有2只肝组织普遍出现肝小叶周边细胞浊肿,胞浆变空,而给药4周的4只动物却无此现象。大剂量组给药3周时未见异常,而给药4周的4只动物中有1只出现细胞弥漫性坏死。其余均未见特殊病变。 靛玉红对犬的亚急性毒性:4组犬,每组3只,除对照组外,分别ig靛玉红20、100、200mg/(kg.D),连续6mo。相当临床试用剂量五倍的小剂量组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中剂量组在服药10-30日之间出现轻微的腹泻,3只犬中有1只在服药5mo后SGPT有轻微升高,有灶性肝细胞坏死;大剂量组在服药4-60d之间出现严重的腹泻、便血,服药3moSGPT开始升高,服药6mo的病理切片显示有明显中毒性病灶,3只犬中有1只在服药3mo后死亡。但3种剂量对血象、骨髓象都无明显抑制,对肾功能、心电图也无影响。犬ig200mg/(kg.d),3mo3只犬有1只死亡。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可得淡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检查靛蓝或靛玉红)(2)取本品粉末水浸液,置荧光灯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2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lh滤过,滤液浓缩至l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靛玉红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lml各含l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饭上,以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靛蓝、靛玉红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的蓝色斑点和浅紫红色斑点。
[含量测定]:取本品粗粉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 第一法)],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100ml,加热回流6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玉红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氯仿制成每1ml含0.07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或15μl,对照品溶液4μl与18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4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靛玉红(C16H10N2O2)不得少于0.080%。
[性味]:苦,寒。
[归经]:肝;心;胃;脾经
[制剂]:复方大青叶注射液:取大青叶(菘蓝)20公斤,金银花10公斤,大黄、草河车、羌活各5公斤,加常水煮沸1小时,反复3次,合并煮液,过滤,浓缩至约45公斤。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放置过夜,布袋过滤,回收乙醇,浓缩至8公斤,加入注射用水至2万毫升,冷冻,过滤,浓缩至5公斤。再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冷冻,过滤,回收乙醇,浓缩并除尽乙醇。加注射用水至2万毫升,冷冻过夜后过滤,滤液中加入0.2%亚硫酸钠,并调节PH至8,再加入3%苯甲醇混匀后,经3号垂熔漏斗过滤,灌封于2毫升安瓿中,100℃30分钟灭菌即得(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2.25克)。
[复方]:1、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复方大叶青注射液。治“乙脑”,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4次。治肝炎,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2毫升。10天为一疗程。 2、预防流行性感冒:大青叶、贯众各1斤,混合,加水5,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成人每次100毫升,日服3~4次,小儿酌减。连服5天。 3、流行性感冒:大青叶(蓼蓝)、生石膏各1两,柴胡、桂枝各3钱,黄芩、杏仁各4钱(孕妇及老幼体弱者酌情减量或慎用)。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4、上呼吸道感染:大青叶、板蓝根各6钱,草河车、连翘各3钱,水煎服,每4~8小时服1次。 5、麻疹合併肺炎:大青叶、地锦(或金银花)、野菊花、海金沙各5钱,水煎服。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