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白檀根
[拼音]:Bái Tán Gēn
[别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来源]:为山矾科植物白檀
[功能主治]:《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散风解毒,并治腹内瘤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嫩枝和叶背通常疏生白色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9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通常阔楔形,边缘具内曲尖锐锯齿;叶柄长约4~5毫米。花白色,稍有芳香,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萼外无苞;萼片5,有睫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长约5毫米;雄蕊约25枚,长短不一,有较花瓣稍短或梢长的;花柱约与雄蕊等长,柱头不分裂。核果斜卵状球形,蓝黑色,长约6毫米,顶端5萼齿宿存。花期5月。果热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林间。分布于华北、华中及华南各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