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楮头红
[拼音]:Chǔ Tóu Hónɡ
[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的全草。秋季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肺热,去肝火。治风湿痹痛,耳鸣、耳聋及目雾羞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四川中药志》
[原形态]:直立草本,高10~30厘米。茎脆弱,无毛,有四棱。叶对生,长卵形或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长渐尖,边缘有锯齿,主脉3~5条;有长柄。花两性,紫红色,数朵簇生枝顶或叶腋;萼筒为倒尖塔形,有4翅,上部4齿裂,在萼齿下有一小束细毛;花冠4瓣,卵形;雄蕊8,相等,花药长椭圆形,药隔基部有距;子房半下位,4室,胚珠多数。蒴果,顶端有4个大鳞片。种子多数,倒卵形,上面有显着的凸点。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处。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性凉,味酸,无毒。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