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信息:

[主题]:草血竭
[拼音]:Cǎo Xuè Jié
[别名]:回头草、草血结(《滇南本草》),土血竭,拱腰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金黄鸡(《滇南本草》整理本),迂头鸡、一口血、蛇疙瘩(《四川中药志》),紫花根、地蜂子、地黑蜂、老腰弓(《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蓼科植物草血竭根茎。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泥砂,晒干。
[性状]:干燥根茎呈扁圆柱状,常蜷曲,两端略细,长2.5~7厘米,径1~2厘米,表皮黑棕色,有较粗横纹,有的成节状,残留少量叶基和须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红棕色,维管束呈黄白色,点状排成一圈。味涩。以无须根、心红棕色者为佳。
[炮制]:除去杂质及残存须根,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散血止血,下气止痛。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积,症瘕积聚,月经不调,浮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①《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宿食,消痞块年久坚积板硬,胃气疼,面寒疼,妇人症瘕。消浮肿,破瘀血,止咳嗽。" ②《四川中药志》:"散血,止血。治丹停,黄肿,无名肿毒及妇女火疳病,并涂蛇咬伤。" ③《云南中草药选》:"止血止痛,收敛止泻。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散剂或浸酒。
[备注]:(1)同属植物圆穗蓼(球花蓼、拳参)Polygonum sphaerostachyum Meisn,云南地区亦作草血竭入药,西藏地区称拳参。功效类似。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根茎块状,棕黑色,具多数细根。茎纤细,绿色,有棱,无毛。根生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8~22厘米,宽6~45毫米,先端尖或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略反卷;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中肋均凸出;叶柄长5~12厘米。茎生叶互生,叶柄长1.5~3.5厘米,有时近于无柄,托叶成鞘状,其余均同根生叶。穗状花序,长约3~8厘米;苞片和小苞片均膜质,披针形,背面有一褐色中脉。花淡红色,花柄短;花被5裂,覆瓦状排列;雄蕊5;子房卵状而扁,花柱2裂。小坚果三棱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山石间或草坡。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产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①《滇南本草》:"微温,苦辛微涩。"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酸,无毒。"
[复方]:①治男女痞块疼痛,症瘕积聚:草血竭焙为末。每服一钱,沙糖热酒服。气盛者,加槟榔、台乌。(《滇南本草》) ②治寒湿气浮肿:草血竭三钱,茴香根三钱,草果子二钱。共为末,同鳅鱼煮吃三、四次。(《滇南本草》) ③治菌痢:草血竭干粉一钱至一钱五分,吞服,一日三次。(《云南中草药选》) ④治外伤出血:草血竭研粉外涂伤口。(《云南中草药选》)
推荐